鹽池縣革命歷史紀念園
鹽池縣革命歷史紀念園地處花馬寺國家森林公園內,占地400余畝,園內主要建筑和景觀有鹽池革命紀念館、中國灘羊館、鹽池縣博物館、解放廣場、解放紀念碑、紅軍陵、毛澤民紀念館等。
紀念園屬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,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、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、國家國防教育基地、國家AAA級旅游景區,寧夏干部黨史教育基地,43家企事業單位、學校掛牌為永久性愛國主義教育基地、廉政教育基地、科普教育基地。
2016年值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暨鹽池縣解放勝利80周年,鹽池縣委、政府挖掘鹽池革命文化資源,投資1500萬對鹽池縣革命歷史紀念園進行整體布展提升。
將將原主體館(二層建筑)鹽池革命烈士紀念館、鹽池文化歷史博物館提升為鹽池革命紀念館,原鹽池歷史文化名人館提升為鹽池縣博物館。
提升后的展館展出圖片資料、文史資料、革命文物1500余件,歷史文物400余件,通過增加聲光電效果,塑造再現場景6處,拍攝《王貴與李香香》電影一部,引入平板電腦、電子閱覽屏及電子游客留言平臺等現代化陳展手段,使紀念園整體游覽參觀效果倍增,更具可觀性、教育性、學習性。
通過積極申報紅色二期建設項目,修建了占地800平米的紀念園游客接待中心,新鋪寬3米游步道6條,塑造景觀雕塑6處,坦克觀賞區1處,地表大型革命歷史石刻畫6組,石砌國旗臺1處等,
更好地為廣大前來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人民群眾提供了方便、快捷、周到的服務,使廣大人民群眾在濃厚的愛國主義教育氛圍中開展活動,學習參觀。
解放廣場用紅磚鋪成,取意“紅場”,占地19.36畝,寓意1936年鹽池解放。
解放紀念碑為寫意的三把刺刀,為不銹鋼材質,總高27米。
紅軍陵由豐碑、緬懷廣場、祭臺組成,共雕刻毛澤民、劉志丹、謝子長等79位烈士的英名事跡。
中國灘羊館建筑面積784平方米,設展覽區和商品展銷區。展覽區分灘羊的起源、灘羊的文化史料、灘羊產業產品、現代灘羊養殖業、灘羊發展前景5個模塊。
以文字、實物、圖片、標本、模型等形式展示灘羊生產特點、灘羊文化、鹽池灘羊民俗及起源發展等。
毛澤民紀念館占地面積730平方米,主要展覽有毛澤民在鹽池的革命情況、《王貴與李香香》創作紀念地、縣蘇維埃政府辦公舊址、陜甘寧邊區第一個消費合作社——鹽池城區消費合作社、元華工廠車間等。
鹽池縣博物館
鹽池縣博物館是集收藏、保護、研究、展示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見證物的綜合性博物館。
1987年,鹽池革命紀念被館被自治區有關部門正式命名為“鹽池縣博物館”,成為了寧夏第一家縣級博物館。
紅軍七十八師解放鹽池舊址
一九三六年,中共中央、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頒發了紅軍西征的命令。
紅軍西征是遵循毛澤東指示:“以發展求鞏固”的戰略思想,一路挺進,壯大了陜甘寧邊區政府勢力,發展了鹽定邊區經濟中心,鹽池成為邊區永久紅色的革命根據地。
鹽池是寧夏最東邊的一個縣。縣城座落在花馬池城的邊塞古城,紅二十五軍團第七十八師在攻克陜西定邊縣城之后,于一九三六年六月十九日向鹽池進軍,六月二十一凌晨三時在縣城北門三清閣打開攻克鹽池的突破口,紅旗插上了鹽池縣北城門城頭。
李塬畔革命舊址
李塬畔村位于麻黃山鄉政府東北部,北靠大水坑鎮東風村,南與本鄉包塬、膠泥灣村接壤,東與陜西省定邊縣馮地坑鄉相連,西與大水坑鎮王新莊村隔溝相望,屬典型黃土丘陵地帶。
1947年8月至1949年4月曾為鹽池縣委、政府駐地,其歷史特征鮮明,開展紅色旅游具有獨特優勢。